您的位置:首页 >> 知识库

对政企合作(PPP)要点的解读


    PPP 概念需厘清
    现在很多人对“PPP 模式”与私有化的界定与区分认识不清,私有化是公有资产的永久转让给私企,而“PPP 模式”则是政府作为“合作伙伴”的角色与私企保持持续关系。考虑到中国在过去一二十年以来都是以独立法人的形式参与这类项目,将 PPP 在我国译为“政企合作”更为准确。
    PPP 选择需慎重
    “PPP 模式”是一项涉及面广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否采用“PPP 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本身的性质,一些与国家安全有关的,或对项目的范围、质量和要求等不能明确界定的项目,是不适合采用“PPP 模式”的。在进行“PPP 模式”的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到:一、这个项目到底需不需要 PPP。二、这个项目的盈亏平衡点在哪里?三、对政府不守信及金融垄断等合作中的风险进行评估与预防。四、融资工作与签约工作一定要保证同时进行。
    PPP风险需分担
    风险分担的不合理必然会增加协议一方的成本,从而影响合作方的积极性并可能导致项目失败。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实现风险分担的主要方式还是签好合同,尽量与一级省、市政府直接签约,在合同中建立起相应的退出机制以及纠纷处理机制,保证真正发生冲突时纠纷解决的手段和途径有协议可循,同时,将百姓的影响力考虑在内,把自己的利益和政府的利益捆在一起。
    PPP法律和监管框架的重要性
    它是确保PPP合同长期有效、平衡风险分担、保证项目效率、实现产品和服务有效监管的最为根本的解决方式。PPP法的出台和监管框架的确定必然会对我国PPP模式的健康运行与发展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

深圳和谐万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证书号:粤ICP备09181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