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如何进一步推进?这些话题,是2013年“两会”上探讨的焦点之一。
人口城镇化是关键!
“新型城镇化要避免‘房地产化’和‘农民被上楼’。”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人的城镇化,因此,必须处理好人的城镇化和地的城镇化的关系,加快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推动农民工实现“职业上从农业到非农业、地域上从农村到城镇、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的三维转换。
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明也曾指出,2000年至2011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从10.5个百分点扩大到16.3个百分点。这表明,农业人口进城的多,落户的少。
辜胜阻同时表示,推进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必须深化改革,从公共服务体制到户籍制度,到土地制度,涉及到数十项改革。
蔡继明告诉记者,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中,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城镇化率也达到了52.6%。但是,并没有产生与空间城市化相应的人口城市化。“中国有2.6亿农民工,户籍问题把他们挡在了享受城市化成果之外,他们是被城镇化的,这样的城镇化是伪城镇化的。如果挤掉水分的话,我国只有36%的城镇化率。”
城镇化速度并不快
据公开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的数量从l978年的l93个增加到2011年的657个,建制镇从2173个增加到19410个。
中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时间里,城市空间扩大了二三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似的城镇化率增幅,英国用了120年,法国用了100年,美国用了40年。这意味着,中国不仅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城镇化规模,更有着世界上最快的城镇化速度。
但在蔡继明看来,我国的城镇化速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我国城市化进程不仅滞后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也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由于进城生活6个月以上就被算入城镇人口,中国实际城市化水平大概只有36%。因此我国的城市化率还是偏低,怎样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蔡继明说。
而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蔡继明坦言现行土地制度必须改革。蔡继明认为,现行土地制度阻碍了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农村大量土地被用于工业开发、商业开发,但农民征地补偿往往较低;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把失地农民妥善安置。这种土地制度必然会导致人口的城市化严重地滞后于空间的城市化。
新型城镇化要避免形成“新圈地运动”
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相比,我国目前城镇化的集约程度还差得太多,所以城镇化应该重点在集约上下功夫,不能再盲目圈地铺摊子。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以我国目前人口密度相对比较高的上海为例,上海的人口密度也仅约为面积相同的日本相应地区人口密度的一半。我国东部一些核心发达区域占全国国土面积2.59%,集中了全国33.64%的GDP,但只拥有全国13.32%的人口。我国城镇及东部都市圈还有很大的接受人口的潜力与空间。我国在1965年-2001年的36年里生产向东部沿海城市不断集中,但由于户籍等原因,人口却没有相应地向这些都市圈集中,造成我国规模经济的形成。过低的人口极化作用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成长。所以新型城镇化重点要集约发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目前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地区不能以承载力有限为借口,拒绝或者拖延大量外来打工者的本地化融入及市民化问题。